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2003年8月27日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j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第三條 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有關行政機關對其他機關或者對其直接管理的事業(yè)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 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范圍、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有關行政許可的規(guī)定應當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實施行政許可的依據(jù),。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
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申請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許可的平等權利,行政機關不得歧視,。
第六條 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yōu)質服務,。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所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準予行政許可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九條 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除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可以轉讓的外,,不得轉讓。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jiān)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jiān)督檢查,。
行政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實施有效監(jiān)督。
第二章 行政許可的設定
第十一條 設定行政許可,應當遵循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發(fā)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
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yè)的市場準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ㄈ┨峁┕姺⻊詹⑶抑苯雨P系公共利益的職業(yè),、行業(yè),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ㄋ模┲苯雨P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ㄎ澹┢髽I(yè)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伞⑿姓ㄒ�(guī)規(guī)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通過下列方式能夠予以規(guī)范的,可以不設行政許可:
�,。ㄒ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ǘ┦袌龈偁帣C制能夠有效調節(jié)的,;
(三)行業(yè)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ㄋ模┬姓䴔C關采用事后監(jiān)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
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guī)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采用發(fā)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后,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guī)。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地方性法規(guī)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xù)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
地方性法規(guī)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tǒng)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yè)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qū)的個人或者企業(yè)到本地區(qū)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qū)的商品進入本地區(qū)市場,。
第十六條 行政法規(guī)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guī)定,。
地方性法規(guī)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guī)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guī)定,。
規(guī)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guī)定。
法規(guī),、規(guī)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guī)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guī)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 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guī)定的外,,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第十八條 設定行政許可,應當規(guī)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條件,、程序、期限,。
第十九條 起草法律草案,、法規(guī)草案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章草案,,擬設定行政許可的,起草單位應當采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并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許可的必要性、對經濟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采納意見的情況,。
第二十條 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許可進行評價,;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應當對設定該行政許可的規(guī)定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并將意見報告該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一條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法規(guī)設定的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根據(jù)本行政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情況,,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報國務院批準后,可以在本行政區(qū)域內停止實施該行政許可,。
第三章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
第二十二條 行政許可由具有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二十三條 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guī)定,。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托機關應當將受委托行政機關和受委托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jiān)督,,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托行政機關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第二十五條 經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精簡,、統(tǒng)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
第二十六條 行政許可需要行政機關內設的多個機構辦理的,,該行政機關應當確定一個機構統(tǒng)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tǒng)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
行政許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的,,本級人民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并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后統(tǒng)一辦理,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lián)合辦理,、集中辦理,。
第二十七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向申請人提出購買指定商品,、接受有償服務等不正當要求,。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辦理行政許可,,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申請人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條 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設備,、設施,、產品、物品的檢驗,、檢測,、檢疫,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實施的外,,應當逐步由符合法定條件的專業(yè)技術組織實施。專業(yè)技術組織及其有關人員對所實施的檢驗,、檢測,、檢疫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章 行政許可的實施程序
第一節(jié) 申請與受理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特定活動,,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申請書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機關應當向申請人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申請書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與申請行政許可事項沒有直接關系的內容,。
申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但是,依法應當由申請人到行政機關辦公場所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除外,。
行政許可申請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應當將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有關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jù),、條件,、數(shù)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錄和申請書示范文本等在辦公場所公示,。
申請人要求行政機關對公示內容予以說明、解釋的,,行政機關應當說明,、解釋,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
第三十一條 申請人申請行政許可,應當如實向行政機關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并對其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行政機關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交與其申請的行政許可事項無關的技術資料和其他材料。
第三十二條 行政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許可申請,,應當根據(jù)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ㄒ唬┥暾埵马椧婪ú恍枰〉眯姓S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
�,。ǘ┥暾埵马椧婪ú粚儆诒拘姓䴔C關職權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
(三)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
(四)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ㄎ澹┥暾埵马棇儆诒拘姓䴔C關職權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照本行政機關的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行政許可申請,。
行政機關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應當出具加蓋本行政機關專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三十三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推行電子政務,在行政機關的網(wǎng)站上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方便申請人采取數(shù)據(jù)電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許可申請,;應當與其他行政機關共享有關行政許可信息,,提高辦事效率。
第二節(jié) 審查與決定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
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機關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書面的行政許可決定,。
根據(jù)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
第三十五條 依法應當先經下級行政機關審查后報上級行政機關決定的行政許可,下級行政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直接報送上級行政機關,。上級行政機關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供申請材料,。
第三十六條 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時,發(fā)現(xiàn)行政許可事項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告知該利害關系人,。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聽取申請人,、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后,,除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按照規(guī)定程序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第三十八條 申請人的申請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需要頒發(fā)行政許可證件的,,應當向申請人頒發(fā)加蓋本行政機關印章的下列行政許可證件:
(一)許可證,、執(zhí)照或者其他許可證書,;
(二)資格證,、資質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書,;
(三)行政機關的批準文件或者證明文件;
�,。ㄋ模┓�,、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許可證件。
行政機關實施檢驗,、檢測,、檢疫的,,可以在檢驗,、檢測、檢疫合格的設備,、設施,、產品、物品上加貼標簽或者加蓋檢驗,、檢測,、檢疫印章。
第四十條 行政機關作出的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應當予以公開,,公眾有權查閱。
第四十一條 法律,、行政法規(guī)設定的行政許可,,其適用范圍沒有地域限制的,申請人取得的行政許可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第三節(jié) 期限
第四十二條 除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行政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二十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十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但是,,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行政許可采取統(tǒng)一辦理或者聯(lián)合辦理,、集中辦理的,,辦理的時間不得超過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內不能辦結的,,經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十五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
第四十三條 依法應當先經下級行政機關審查后報上級行政機關決定的行政許可,,下級行政機關應當自其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審查完畢,。但是,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十日內向申請人頒發(fā),、送達行政許可證件,或者加貼標簽,、加蓋檢驗,、檢測、檢疫印章,。
第四十五條 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依法需要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和專家評審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節(jié)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政機關應當將所需時間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四節(jié) 聽證
第四十六條 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
第四十七條 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
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第四十八條 聽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ㄒ唬┬姓䴔C關應當于舉行聽證的七日前將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通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必要時予以公告;
�,。ǘ┞犠C應當公開舉行,;
(三)行政機關應當指定審查該行政許可申請的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申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主持人與該行政許可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ㄋ模┡e行聽證時,審查該行政許可申請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供審查意見的證據(jù),、理由,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以提出證據(jù),,并進行申辯和質證;
�,。ㄎ澹┞犠C應當制作筆錄,,聽證筆錄應當交聽證參加人確認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
行政機關應當根據(jù)聽證筆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第五節(jié) 變更與延續(xù)
第四十九條 被許可人要求變更行政許可事項的,應當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xù),。
第五十條 被許可人需要延續(xù)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但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行政機關應當根據(jù)被許可人的申請,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xù)的決定,;逾期未作決定的,,視為準予延續(xù)。
第六節(jié) 特別規(guī)定
第五十一條 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本節(jié)有規(guī)定的,,適用本節(jié)規(guī)定,;本節(jié)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本章其他有關規(guī)定,。
第五十二條 國務院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
第五十三條 實施本法第十二條第二項所列事項的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通過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的方式作出決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行政機關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具體程序,,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
行政機關按照招標,、拍賣程序確定中標人,、買受人后,應當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并依法向中標人,、買受人頒發(fā)行政許可證件。
行政機關違反本條規(guī)定,,不采用招標,、拍賣方式,或者違反招標,、拍賣程序,,損害申請人合法權益的,申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十四條 實施本法第十二條第三項所列事項的行政許可,,賦予公民特定資格,依法應當舉行國家考試的,,行政機關根據(jù)考試成績和其他法定條件作出行政許可決定,;賦予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特定的資格、資質的,,行政機關根據(jù)申請人的專業(yè)人員構成,、技術條件,、經營業(yè)績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結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公民特定資格的考試依法由行政機關或者行業(yè)組織實施,,公開舉行。行政機關或者行業(yè)組織應當事先公布資格考試的報名條件,、報考辦法,、考試科目以及考試大綱。但是,,不得組織強制性的資格考試的考前培訓,,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第五十五條 實施本法第十二條第四項所列事項的行政許可的,,應當按照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依法進行檢驗、檢測,、檢疫,,行政機關根據(jù)檢驗、檢測,、檢疫的結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行政機關實施檢驗,、檢測,、檢疫,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日內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按照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進行檢驗,、檢測、檢疫,。不需要對檢驗,、檢測、檢疫結果作進一步技術分析即可認定設備,、設施,、產品、物品是否符合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的,,行政機關應當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行政機關根據(jù)檢驗,、檢測,、檢疫結果,,作出不予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書面說明不予行政許可所依據(jù)的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
第五十六條 實施本法第十二條第五項所列事項的行政許可,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機關應當當場予以登記。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辦理,。
第五十七條 有數(shù)量限制的行政許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申請人的申請均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根據(jù)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的先后順序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五章 行政許可的費用
第五十八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jiān)督檢查,,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不得收費。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行政機關的預算,,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按照批準的預算予以核撥。
第五十九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收取費用的,應當按照公布的法定項目和標準收費,;所收取的費用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機關返還或者變相返還實施行政許可所收取的費用。
第六章 監(jiān)督檢查
第六十條 上級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jiān)督檢查,,及時糾正行政許可實施中的違法行為,。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監(jiān)督制度,,通過核查反映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情況的有關材料,履行監(jiān)督責任,。
行政機關依法對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jiān)督檢查時,,應當將監(jiān)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jiān)督檢查人員簽字后歸檔,。公眾有權查閱行政機關監(jiān)督檢查記錄,。
行政機關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與被許可人,、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的計算機檔案系統(tǒng)互聯(lián),,核查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情況。
第六十二條 行政機關可以對被許可人生產經營的產品依法進行抽樣檢查,、檢驗,、檢測,對其生產經營場所依法進行實地檢查,。檢查時,,行政機關可以依法查閱或者要求被許可人報送有關材料;被許可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行政機關根據(jù)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定期檢驗,。對檢驗合格的,,行政機關應當發(fā)給相應的證明文件。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監(jiān)督檢查,,不得妨礙被許可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許可人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
第六十四條 被許可人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管轄區(qū)域外違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的,違法行為發(fā)生地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將被許可人的違法事實,、處理結果抄告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
第六十五條 個人和組織發(fā)現(xiàn)違法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有權向行政機關舉報,,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六十六條 被許可人未依法履行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義務或者未依法履行利用公共資源義務的,,行政機關應當責令限期改正,;被許可人在規(guī)定期限內不改正的,,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理,。
第六十七條 取得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yè)的市場準入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服務標準、資費標準和行政機關依法規(guī)定的條件,,向用戶提供安全,、方便、穩(wěn)定和價格合理的服務,,并履行普遍服務的義務,;未經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批準,不得擅自停業(yè),、歇業(yè),。
被許可人不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義務的,行政機關應當責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義務,。
第六十八條 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行政機關應當督促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單位建立相應的自檢制度。
行政機關在監(jiān)督檢查時,,發(fā)現(xiàn)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停止建造、安裝和使用,,并責令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單位立即改正,。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jù)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jù)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
�,。ㄒ唬┬姓䴔C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ǘ┏椒ǘ殭嘧鞒鰷视栊姓S可決定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ㄋ模⿲Σ痪邆渖暾堎Y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行政許可的;
�,。ㄎ澹┮婪ǹ梢猿蜂N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依照前兩款的規(guī)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于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
第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xù):
(一)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未延續(xù)的,;
�,。ǘ┵x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該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
�,。ㄈ┓ㄈ嘶蛘咂渌M織依法終止的;
�,。ㄋ模┬姓S可依法被撤銷,、撤回,或者行政許可證件依法被吊銷的,;
�,。ㄎ澹┮虿豢煽沽е滦姓S可事項無法實施的;
�,。┓伞⒎ㄒ�(guī)規(guī)定的應當注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設定的行政許可,,有關機關應當責令設定該行政許可的機關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第七十二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法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ㄒ唬⿲Ψ戏ǘl件的行政許可申請不予受理的;
�,。ǘ┎辉谵k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審查,、決定行政許可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
(四)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的;
�,。ㄎ澹┪匆婪ㄕf明不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或者不予行政許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應當舉行聽證而不舉行聽證的,。
第七十三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辦理行政許可,、實施監(jiān)督檢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四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ㄒ唬⿲Σ环戏ǘl件的申請人準予行政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ǘ⿲Ψ戏ǘl件的申請人不予行政許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三)依法應當根據(jù)招標、拍賣結果或者考試成績擇優(yōu)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未經招標,、拍賣或者考試,或者不根據(jù)招標,、拍賣結果或者考試成績擇優(yōu)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第七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擅自收費或者不按照法定項目和標準收費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責令退還非法收取的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實施行政許可依法收取的費用的,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六條 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給予賠償,。
第七十七條 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監(jiān)督職責或者監(jiān)督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并給予警告,;行政許可申請屬于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
第七十九條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取得的行政許可屬于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被許可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涂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
(二)超越行政許可范圍進行活動的,;
�,。ㄈ┫蜇撠煴O(jiān)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ㄋ模┓伞⒎ㄒ�(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八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從事依法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八十二條 本法規(guī)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jié)假日,。
第八十三條 本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法施行前有關行政許可的規(guī)定,,制定機關應當依照本法規(guī)定予以清理,;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停止執(zhí)行,。 |